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崩世代得獎評語

文化部出版了一本關於本屆「金鼎獎」的小冊子,
裡頭有得獎作品的簡介與評語。

在這邊與各位支持「崩世代」這本書的好友,分享一下崩世代的得獎評語

書名具創意與衝擊性。不同於一般街頭路線慣見的激情手法,本書以說理的方式詳細剖悉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等問題,深刻地揭露台灣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危機與困境,用心擘畫出「創新福利國」具體政策,為理性批判樹立典範。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出版盛事金鼎獎 《崩世代》勞工發聲獲殊榮


各位勞工陣線的好友,感謝大家的集氣與支持,勞陣沒有給大家漏氣!

勞陣出版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勇奪第36屆金鼎獎社會科學類的殊榮。

也請大家讓更多人知道,勞陣的努力,一起挑戰不正義的結構,一起搶救崩世代。

台灣勞工陣線及崩世代作者群 敬上


出版盛事金鼎獎 《崩世代》勞工發聲獲殊榮

新頭殼newtalk 2012.07.13 武陵/台北報導

台灣出版界盛事,第36屆金鼎獎今(13)日舉行頒獎典禮,由台灣勞工陣線出版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以勞工的書寫角度獲本屆金鼎獎社會科學類的殊榮。勞陣理事長孫友聯表示,「搞工運的不只會在街頭抗議,我們也會寫字」,他表示,勞陣成員持續努力的把發生在勞工身上的故事書寫並出版。

今年的金鼎獎是文化部承辦的第1屆,由作家王文華擔任主持人,龍應台與陳冲皆到場觀禮,並邀請《商業週刊》俞國定、出版人郝廣才、作家李家同及詩人林煥彰等擔任頒獎人。

典禮上,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分別獲得雜誌類與圖書類特別貢獻獎;而為台灣勞工陣線出版的《崩世代》及以同志角度書寫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皆獲得金鼎獎的殊榮,為台灣多元角度發聲。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獲得文學圖書類的獎項,作者陳俊志表示,「謝謝台灣的同志運動」。他說,這本書是他以1個同志的身分,用幾年來拍攝同志紀錄片的眼光,所寫下的第1本關於同志與家庭故事書籍。

陳俊志表示,《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日前突破中國的意識型態限制,在北京發表成功。他說,「雖然簡體版刪了很多內容」,但還是某種程度打破中國對同志題材的限制,書籍目前正在微博上發燒,他表示,「我希望這是一場革命。」

由台灣勞工陣線出版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則是以勞工的書寫角度獲得金鼎獎社會科學類的殊榮。孫友聯表示,「搞工運的不只會在街頭抗議,我們也會寫字」。孫友聯指出,勞陣的成員持續努力的把發生在勞工身上的故事書寫並且出版,希望大家可以為我們身邊的勞工喝采。

「在極度危險的崩世代,希望政府不要再亂減稅、亂舉債,可能崩世代就在你們身邊。」孫友聯以勞工的角度向政府呼籲,少子化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人們處在貧窮狀態。他還提到,台北國際書展是最大華人書展,但希望也能給非政府組織(NGO)一點空間,可以讓外界看到NGO的活力,「這才是台灣的力量,才是文學的力量。」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金鼎獎名單出爐 勞陣《崩世代》入圍

新頭殼newtalk 2012.06.15 林靖堂/台北報導
今年首度交由文化部承接的出版界盛事金鼎獎今(15)日公布入圍名單,包括由勞工陣線聯盟出版,多位關心勞動權益與勞工政策議題的社會科學界學者、社運界人士共同編彙而成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獲得入圍。

據文化部新聞稿指出,今年金鼎獎報名總件數為1,132件,其中包括雜誌類353件和圖書類779件。而今年的金鼎獎圖書類獎項分為文學、非文學、兒童及少年圖書以及特別貢獻獎等獎項。

雜誌類的部分,亦有多項個人專題報導的雜誌專題報導、專欄等文章與作者入圍。文化部透露雜誌類的評審意見指出,本次入圍雜誌不僅提供讀者閱讀之深度、廣度,也在文字可讀性、具創意性及版面編輯風格等各方面獲得青睞。

除了由勞陣出版的《崩世代》一書入圍非文學獎社會科學類外,同樣入圍該獎項的還有《韓戰救台灣-解讀美國對台政策》、《在深夜的電影院遇見佛洛依德-電影與心理治療》、《不光會耍寶-認輔志工守護孩子的故事》、《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1/3流行文化的+1/3國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海峽:文明的交會與分野》、《單車好城市》共7部作品。

第36屆金鼎獎圖書類入圍名單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崩世代小知識:所得稅收23%-->47% 財產稅收27%-->12.5%

你知道嗎?

我們的全國總稅收中,

所得稅所佔比例從1990年代的23%上升到47%,

以有錢人為主要徵收對象的財產稅所佔比例則從27%下降到12.5% !

顯示富人所繳的稅持續減少,

一般人所繳稅收持續增加。

(崩世代P.22)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台灣經貿傾中 貧富差距惡化

〔自由時報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群策會昨舉辦「台灣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對於兩岸經貿往來不斷擴大,學者實證研究顯示,這將造成我國實質工資停滯、失業率升高,以及貧富差距惡化等衝擊。

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林宗弘表示,從總體時間序列數據的分析結果來看,台灣過去三十年來與新興市場貿易、尤其是與中國經貿往來擴大的衝擊,直接的效果是使得實質工資停滯與失業率升高。

林宗弘說,兩岸貿易與資本外移壓低了台灣邊緣勞工或農民的收入,導致失業率上升,透過失業率造成台灣最低所得組的收入下滑,使得整體貧富差距惡化。

兩岸經貿關係日益頻繁,除造成所得差距惡化,學者也擔心,台灣出口貿易過度集中中國,將嚴重影響經濟成長動能。

中央大學產經所教授陳忠榮表示,雖然台灣廠商積極全球化佈局以維持出口動能,但實際上卻是高度集中在中國,走向「經濟中國化」的危險道路,這是全世界所未見,隱藏的經濟與政治風險不言可喻。

陳忠榮指出,二○○一至二○○八年間,我國出口平均成長率為九.八一%,但最近幾年波動幅度相當大,且二○○八至二○一一年平均僅有七.六%,顯示台灣經濟成長動力逐漸趨緩。

中國經濟崛起,吸引了台灣產業大量西進,陳忠榮認為,台灣必須降低對中國的過度依賴,脫離「鎖在中國」的經貿政策,積極與先進國家發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並設法降低與先進國家的貿易障礙。


關於林宗弘提到兩岸經貿發展對於台灣的影響,他同樣在「崩世代」第16頁開始,有一精彩的論述與數據,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再翻閱一遍。

崩世代小知識:營所稅25%--->17%

你知道嗎?

台灣的營所稅從2007年的25%,

到了2010年已降到17%,

每年造成稅收損失千億元,

但是失業率與失業週期仍高居不下。

(崩世代P.91)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崩世代小知識:海外生產比重12.28%--->50.3%

你知道台灣人就業為何越來越困難嗎?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的資本外移,對產業永續發展與穩定就業造成不利的影響。

根據經濟部統計,
2000年1月時,我國製造業海外生產比重為12.28%

到2010年時已達50.3%!

產業外移不僅使就業機會大為減少,

也讓結構性長期失業者大增,

其中一部分長期失業者即使再就業,也多淪為低薪工作者或非典型勞工。

(崩世代P.129)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五一]第一屆崩世代盃有氧運動大會



人生, 就是一場大賽跑,
這裡的競賽規則保證不公平, 絕對要讓你輸在起跑點!

看哪~
物價大跳高, 買房大舉重, 追逐薪資大賽跑
還有那無止境的血汗勞動~~
一定讓你充份享受爆肝爆氣的快感!!

五一勞動節
台灣勞工陣線 & 崩世代青年組合 邀請你~
一起來燃燒你的小宇宙
向鳥政府說出你的熊熊怒火~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崩世代手稿


感謝大家對崩世代的支持,
也對於社會開始關注這個議題感到振奮,
「崩世代」這個名詞都一再被提出。

那麼,「崩世代」這本書到底是如何誕生出來的呢?
今天我們獨家公布崩世代架構的手擬草稿。

2011年年初的勞陣理監事會議中,
由劉進興常務理事於臨時動議中所提出,
因台灣勞工陣線協會曾於2000年出版「2000年勞動政策白皮書」,
將因應時空轉變,再次發行專書。

而身為理事,也是本書作者群之一的林宗弘先生,
就在會議中手繪草擬出崩世代的架構,
整本書就是從這張圖中再慢慢延伸出來的。

貼紙索取

 
感謝大家對崩世代的支持與關心。
崩世代貼紙所剩不多,如需索取者可以寄一封信給我們:
10050台北市林森南路四之二號四樓,勞工陣線收。
 
信裡面裝一張五元郵票+一個信封。我們將立即將貼紙寄給你。
貼紙大小貼在悠遊卡上剛剛好,貼在筆電上更優。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4/2【超越講堂】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活動時間:4/2(一)下午7:00 ~ 8:30  (7:00開放入場,7:20正式開講)
活動地點:超越基金會 對話空間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60號10樓)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深港書評•海外】金融危機下的臺灣社會

本文轉自香港 【深港書評•海外】金融危機下的臺灣社會 (原文為簡體中文)

所謂“崩世代”危機,涉及臺灣新一代民眾納稅和就業所得的問題,和近十年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它是十年來新自由主義經濟問題加上近十年來低生育率和就業崩壞問題構成的綜合性徵候。 
 
經濟全球化始于英美等國的民營化過程,而民營化又很快導致私營企業壟斷,其中最致命的是這些企業和新自由主義所奉行的“大市場、小政府”理念,最終必讓它們步上技術產業外移及國際勞動力的趨勢,結果令本國就業人口面臨失業,並且要面對因企業盈利而產生的通貨膨脹,民眾還會因為物價上漲而決定不生育,因而導致少子女化及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聽起來好像一連串宏大又亳不相干的問題,其實類似情況正發生在今日的臺灣(正如香港也面對類似情況),這就是《崩世代》作者們想向臺灣社會表達的訊息。

《崩世代》由左翼學者林宗弘及其他勞工陣線的作者們撰寫,書中運用大量經濟社會資料,然而作者對問題的梳理脈絡清晰,理據充足地指出新自由主義正是臺灣社會崩壞的主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創新福利主義觀點。林宗弘曾在美國留學,熟悉馬克思主義學者大衛•哈威的思想,本書亦以類似英美分析馬克思主義方法討論問題。雖然作者們將經濟全球化視為社會問題根源的構想,帶有明顯經濟決定論色彩,並以新自由主義為問題根源,可是本書卻以充盈的資料來闡釋其論點,在華文界探討同類問題的書籍中算得上一部嚴謹扎實的著作。《崩世代》在臺灣選舉期間尤其引人注目,勞工陣線代表曾在最近的選舉辯論會上向馬英九和蔡英文提出書中討論的經濟社會問題,本書也激發許多電視臺邀請學者就“崩世代”問題進行討論。

所謂“崩世代”危機,涉及臺灣新一代民眾納稅和就業所得的問題,和近十年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它是十年來新自由主義經濟問題加上近十年來低生育率和就業崩壞問題構成的綜合性徵候。“崩世代”學者們解釋,臺灣近兩年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年青人認為養育下一代的成本高昂,所以寧願不生育小孩,這種趨勢會在將來幾十年間帶來明顯的人口萎縮。在公共電視節目裡,一位公共財政專家指出,2012年臺灣政府將負債台幣5兆元,每年必須償還1300萬元,而每年稅收只有1兆6千萬元,如果政府繼續以債還債的話,重負只會由人口較少的下一代來承受,那時候臺灣政府將會變成徹底破產的“卡奴”。

兩黨政府拒絕就“崩世代”進行改革,這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從經濟資料中依舊看到持續景氣的幻象。在這十年內,臺灣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增長,可是臺灣民眾的收入卻一直倒退,經濟增長的成果無法惠及平民百姓,其中涉及幾個關鍵問題,例如向富裕階級傾斜的所得稅制、產業外移、職業崩壞(書中稱為“非典型工作”)等問題,這些問題固然與經濟全球化及新自由主義有關,可“崩世代”的學者們認為兩黨政府的經濟思維也是關鍵因素,尤其是當歐美各國政府設法解決問題時,兩黨仍堅稱臺灣社會問題的成因是“金融海嘯”而不肯進行體制改革。問題是,到底臺灣科技產業的景氣仍要持續多久,即使能持續景氣,政府仿效美國的低稅率政策又能讓政府從中獲得多少稅收以應付債務?

雖然《崩世代》討論的問題幾乎可以在任何歐美國家中找到相關例子,可是“崩世代”既是普遍現象也是臺灣獨有的問題,只有瞭解臺灣本身既開放又封閉的政治經濟環境,才能解釋這問題的嚴重性。它之所以觸動勞工團體的神經,除了是對解嚴20年來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再思考,也關乎“少子女化”所引起的臺灣認同危機。臺灣本土勞動力萎縮,惟有不斷輸入外來人口填補空隙,最終影響整個社會。書中預示了族群衝突的可能,其實在香港也可找到相近例子:香港社會大多數人對新移民家庭持負面看法,對於人數不多卻爭取居留權的外傭尤其反感。

由希臘開始的歐債危機是資本主義福利社會的痼疾,臺灣的“崩世代”問題卻是新自由主義的惡果,臺灣產業自由化問題酷似美國所面對的問題,但她卻沒有後者擁有的遼闊幅員、豐富勞動力和天然資源。儘管全球化引起的金融經濟問題都有一致的狀況,卻因應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而呈現出不同的問題性質,臺灣在表面上孤立於國際社會,但全球共同面對的經濟問題卻把臺灣的科技神話和社群信念粉碎,讓她不得不面對現實處境,不得不令學者從社群權益與多元文化議題轉向關注實質的社會經濟問題,《崩世代》仿佛給沉醉於孤立狀態、無視歐美債務危機的臺灣社會,來一記當頭棒喝。

書中將經濟政策視為社會問題的成因,把生育率低歸咎於稅制的影響,這也許沒錯,但我們不禁要問:改變稅制就能提高生育率嗎?我們細心一想便會發覺,其實生育率也是社會風氣影響的結果。塗爾幹在《自殺論》裡設法證明自殺率大幅增加是社會而不是經濟或宗教心理的影響,我們其實也可以說生育率問題關乎“現代性”和“後工業社會”的出現。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提高生育率確實能擴大日後的稅基,而一個健全的社會既需要健全的稅制和個人所得,也需要較為公正、平均的社會基礎,新自由主義已經哺育夠多暴富階層了,是時候限制一下這些不負責任的人。更重要的是,市場經濟其實也需要以完整個社會契約作為基礎。

臺灣沉醉於20年的科技產業發展之夢,國民黨與民進黨對勞工問題亦從未予以正視,《崩世代》反映了勞工團體不滿當今臺灣政府的短視,他們的方案全都寫在第五章的內容中,例如建立一個講求就業式成長、以製造業主導的創新福利國家,以及加薪加稅、解決老年化及少子女化等社會政策。這些方案的針對點仍以產業結構為主,並未考慮到國際金融市場也是影響企業融資的關鍵問題之一,這也許是全書未被重視的問題。不過就目前而言,臺灣的經濟實力在東亞地區仍不容忽略,臺灣的社會經濟問題暫時僅限於就業及勞工面,長期來說這種狀況當然要改變,但如果我們要尋找一種中短期的應變策略,那麼應該從《崩世代》中去尋找。

(彭礪青  圖書館職員,香港)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兩本攸關台灣未來的書

本文全文轉自 清大 彭明輝教授部落格

我很少看台灣人寫的書,35歲以前也許讀過30~50本,但35歲以後讀過的應該不到五本。過去十年來我只買過一本:《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其實它既是台灣 99% 人都該買來讀一讀的書,也是台灣 1% 人都該買來讀一讀的書;前者讀一讀來瞭解自己的處境為何會這麼悽慘;後者讀一讀之後想一想自己對台灣造了多大的孽業,以及該如何贖罪。

這本書的書名已經點出它的內容和主題: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具體事實、以具體數據呈現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它的特色是:數據都出自政府部門,而非臆測或捏造。這樣的控訴,比情緒化的控訴更尖銳、有力,而無可逃避。

如果妳不想讀一整本書,而喜歡看電視,可以先看 YouTube 一個介紹這本書相關議題的節目:公視「有話好說 把國家找回來 搶救『崩世代』! 」
在這個節目裡,馬凱的發言受到許多觀眾的好評,我也持九成的肯定 ── 只有一個保留意見:馬教授的觀點還是太天真、單純的芝加哥學派,對全球自由化只見其利而不見其害,只見其善而不見其弊。

自由化好的一面是讓貧窮國家獲得國家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從而提升其勞動生產力;但是,這個被開發出來的財富,卻絕大多數進入跨國資本的手裡(而非勞工所在國家),地主國所獲得的利益扣除掉發展過程的弊端(土地污染、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公平擴大等外部性),所剩無幾,有些國家還反而大倒退;中、印國家財富增加了,好處卻集中在財團手裡,勞工工資的提高往往伴隨著實質生活水準的下降(大陸房價物價上漲,窮鄉以前三節還有肉吃,現在沿海發達了,把肉搶光了,把物價與房價炒高了,窮鄉連三節要吃肉都有困難)。

其次,自由化的方向確實不可以逆轉,但自由化的進度與遊戲規則是被談判出來的;要自由化,應該要談出一個勞、資、土地共利的自由化架構,但實際上自由化的談判是由財團與天真的經濟學者主導,根本就是漠視勞工與土地的權益。

因此,近年來貿易自由化的後遺症逐漸浮現,WTO也被質疑要對三大災難負責:(1)貿易自由化的果實進入少數人口袋,卻讓其他人變窮,而迅速擴大社會的不平等;(2)貿易自由化使許多國家增加的就業機會少於失去的就業機會,而提高了失業率,降低工資與勞動條件,降低工作的穩定性;(3)全球化也被指責要對2008年的金融海嘯與歐洲的金融危機負責。[1]  世界貿易組織因而不得不屈服於眾怒,與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一起思考要如何讓貿易自由化更符合社會正義原則。[2] 譬如,許多研究發現自由化使得高所得的人獲利,也使得失業率增高,正式工作被非典型雇用取代,以致於低所的的人工資下降且工作的不穩定性增高,以及英美國家內貧富差距的明顯擴大。[3], [4]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一本由勞工運動團體和學者合寫的書,我原本很擔心這是一本很難賣的書,不過寫的人有用心使它具有較普遍的可讀性,因此連續好幾週在博客來都站上「科普人文類」暢銷書排行榜20名左右的位置。

如果妳春節閒著沒事作,買一本來看看吧。

假如妳興致更高,有一本網路可以下載的報告很值得看:Making Globalization Socially Sustainable(直接點選我給的 link 即可)。這本書是兩大「對立」集團的合作成果:一向偏袒資方的 WTO 和一向關切勞工(而拿過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表面上看起來很平衡,但是作者幾乎都是經濟學家,有些是擁護自由主義的白目學者,親眼看到自己國內勞工哀鴻遍野,知道過去的經濟學理論錯了(新自由主義的經濟預測模型裡已經暗中假定國際分工的結果自動會保障充分就業,因此解讀實證研究數據時都不管青紅皂白地把失業通通歸類於「磨擦性失業」,而政策建議一概是「消除工資的剛性」── 一個往往會使勞工被迫接受惡劣待遇的建議),也知道新的經濟理論下國際貿易有機會導致失業率的增加,卻還是偏要再找一篇論文說理論上也有機會讓失業率減少。而結論呢?過去十年來的實證數據太少,不足以下斷言。天哪!有時候真的很恨我很敬重的德國人,人都不知道死了多少,還得要再等個幾十年,以便讓他有足夠證據做出嚴謹的結論!

不過,這本書的後頭慢慢地勞工的觀點愈來愈多。而且,仔細讀前幾章,雖然都是偏袒自由主義,還是有多多少少在立場上鬆動,因而讓我們更有把握說: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在過去所建立起來的理論必然是從根本上錯了(fundamentally wrong)!

我喜歡一邊看台灣一邊看世界。只看台灣有時候會情緒太激動,只看見現實的不義而看不見現實的必然侷促性,開始幻想不可能的社會改革目標;只看台灣有時候又會太欠缺自信,以為幾十年來台灣都這樣,這是我們逃不出去的宿命,卻看不到國外有很具體的突破可供參考。

兩本書,一本不要錢,一本捐給勞工運動團體(台灣勞工陣線),換來一個豐富的新年!

後記:
我常常用不同的連結引導讀者去看同一則新聞、報導或者同一個組織的延伸閱讀。譬如在本文裡,「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一次被引向官方網站,一次被引向 Wikipedia,因為後者比較簡潔而且她的論述架構我已經很熟悉,很容易跳著讀去找到我要的資訊。

--------------------------------------------------------------------------------
[1] N. Pavcnik, 2011, Globalization and within-country income inequality, in M. Bacchetta and M. Jansen (Ed.), Making Globalization Socially Sustainable, Int. Labour Organization and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p. 233-259.
[2] M. Bacchetta and M. Jansen, 2011, Making Globalization Socially Sustainabl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and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p. 1-2.
[3] J. Haltiwanger, 2011,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volatility, in M. Bacchetta and M. Jansen (Ed.), Making Globalization Socially Sustainabl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and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p. 119-145.
[4] W. Milberg and D. Winkler, 2011, Actual and perceived effects of offshoring on economic insecurity: The role of labour market regimes, in M. Bacchetta and M. Jansen (Ed.), Making Globalization Socially Sustainable, Int. Labour Organization and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p. 147-197.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書香最前線


崩世代登上國立台中圖書館所發行書香遠傳雙月刊第99期

《崩世代》與肉粽伯的故事(林濁水)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出版了一本自稱杞人憂天的書《崩世代》,預告了20年後的台灣:
百萬失業狂潮;貧富差距創新高,最富的前10%家庭所得是最窮的10%的80倍;人口每年下降20萬;每年12400人自殺;國家破產;族群衝突……。

本書找來幾個7年級生寫短序,表示這本是為二次選後嬰兒潮的下一代請命的書—他們是崩潰的一代。

二次戰後的嬰兒潮世代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富裕累積最迅速的一代,使得一生篤信共產主義的史學大師霍布斯邦不禁感嘆60年代西方世界進入了鼎盛的30年黃金時代—沒有大戰爭,沒有動亂,大家生活在「父母親的年代……除富豪外,人人遙不可及」的「受祝福的美好國度」。但沒幾年,金融風暴爆發,接著是非洲經濟成長率最耀眼的突尼西亞、埃及茉莉花革命,英國青年大暴動,美國群眾佔領華爾街,台灣帶淚養小豬。

其實在霍布斯邦讚嘆的同時,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已經警覺到2000年的前25年繁華表相下的深刻危機,在《浮華世界》雜誌發表這世界是「of the 1%,by the 1%,for the 1%」。後來99%對抗1%就被當做茉莉花革命和佔領華爾街的基本論述。

依賴中國弊多於利
世界的領袖都窘於對應金融風暴。但馬蕭卻以為一切靠中國就好(見蕭《專業治國》)。依循這經濟大政方針,急急忙忙完成三通、ECFA等協議。

《崩世代》的看法正好完全相反,認為今天全球經濟、社會危機始於1980年代風行到今天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台灣從扁到馬政府也都走在這一條路上。

其實,馬的政策僅是一個扭曲的新自由主義。因為新自由主義主張經濟徹底自由,國家愈不介入經濟走向愈好。但國民黨的政策是由國家強力介入以使台灣依賴中國。

依賴中國好嗎?《崩世代》以許多數據指出正好相反:
一、對中國貿易依賴度愈高,台灣本地貧窮人口愈多。貿易依賴度從1990年代初5%升到1990年代期10%再到2000年末期25%以上,貧窮人口也從50萬升到70萬再到近百萬。

二、對中國投資高後幾年本地失業率必升高。1992年到1995年對中國投資比率急速上升,失業率也從1990年代初的1%多升到1995年的近3%,1995年到1999年對中國投資率下滑,失業率也大抵維持和1995年一樣,2000年後對中國投資率大幅上升,失業率也在2001年竄升到5%以上。

三、對中國投資與貿易愈多,台灣受僱者薪資佔GDP比重也愈低。在1993年前,受僱者佔GDP比率持續上升,但1992年開放兩岸經貿後,受僱者薪津比率就年年下降,從1993年的46%降到2009年的37%,大約對中貿易增1%,薪資佔GDP比率就降0.93%。

台灣就業條件惡化
《崩世代》認為前述3對數字的關聯並非偶然的同步現象而是有的是結構性的必然有的是因果關係。

急速的自由化、全球化資本自由流動,創造了落後國的就業機會同時造成各先進國就業的流失。早期台灣和歐美經貿往來得利,今天和中國經貿往來,台灣資本家仍然得利,但台灣就業條件的惡化也是必然的。如今台商的三角貿易,在中國的大量盈餘使我國GDP好看,卻無法使庶民分享。

其實台灣和中國加速經濟整合的社會效應不待《崩世代》以數字表達,台灣庶民已普遍從自己生活經驗早有察覺,例如一位菜市場肉粽伯就這樣說:「我的顧客都反攻大陸去了,我的生意怎麼會好!」

馬總統不服地問為什麼他政策偉大,滿意度卻奇低,《崩世代》的回答250頁,肉粽伯只短短一句,卻同樣精準。

《非典型論述》作者為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本文轉自蘋果日報 《崩世代》與肉粽伯的故事(林濁水)